11月29日下午,我校在三楼报告厅召开2024年科研工作大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会议。大会旨在回顾总结近年来我校科研工作的成果与经验,部署未来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书记周胜作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党政向辛勤耕耘在科研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表示,科研工作大会是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要部署。就下一步学校科研工作谋划,周胜强调,一是要紧抓机遇,夯实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要加强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强化科研工作的战略地位,将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内生动力;二是要筑牢基石,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与实力提升。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科研团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高度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科研团队;三是要融合创新,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要持续发挥产教融合的资源优势,强化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通过现代产业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新型智库等建设与发展,加快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集科研、教学、实训和创新于一体的、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四是要关切国家与时代需求,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科院模式”。作为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高职院校,学校要紧紧抓住嘉定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资源禀赋,扎根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形态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倡议,每一位教师要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一个二级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开展科研工作的组织能力。他希望,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以本次大会为新的起点,强优势、补短板、抓特色,齐心协力,奋楫扬帆,共同书写科技学院科研工作发展的新篇章!
大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许金如主持。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院长胡晓晖作题为《凝心聚力 守正创新 奋力开创学校科研工作新局面》的科研工作报告。她在报告中回顾总结过去几年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科研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她强调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资源汇聚和创新生态优化,以构建大机制、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产生大成果、营造好生态的“五大一好”的科技创新体系,筑牢研究基础,夯实研究方向,以“五个强化、五个着力”,全面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
科技处就《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获奖科研成果、技术标准与咨询报告、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科研平台与团队每类对应成果的奖励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学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许金如,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院长胡晓晖共同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三个校级科研平台揭牌。
学校副院长杨益明,党委委员、副院长曾喜平共同为长三角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新时代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三个学校新型智库揭牌。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依次向胡晓晖递交目标责任。
许金如宣读2024年学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名单。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代表杨春雷老师、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王依娜老师代表获奖老师作交流发言。
会议第二部分由学校党委书记周胜主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坚作题为《职业院校立地科研: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支撑。面对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任务,高职院校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内联外引,建设一批应用技术研发特色创新团队,构建融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行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践行“支撑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职教新使命,携手行业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打造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策源地。
未来,我校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围绕上海主导产业及数字化转型的大潮,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四大品牌”打造,以“新双高”建设为战略支点,全面提升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效能,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科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