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开幕。我校师生积极关注全国两会动态,收看实况直播、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纷纷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学校党委书记 周胜: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与之高度契合。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度融合混合所有制办学特色,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需求,紧扣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一体两翼”专业布局,打造一批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交叉融合的优势专业;学校夯实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牵手世界级头部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扎实推进“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协同发展模式,打造职教出海“金名片”……逐步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技能型高等院校。
2025年是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学校绘就“新双高”建设蓝图的关键之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视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科院力量”。
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 韩芳: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这一重要指示,为职业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为我校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清晰度更高的“导航地图”。
新征程已然拉开,高校肩负的责任愈发重大,更应主动担当作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立足“科技引领,工科立校”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上海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使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同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依娜:
今年两会提出了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思政课一体化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殷切期望也是时代重任。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决贯彻学校党委决策部署,系统推进五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党建+思政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做强党的精神谱系特色品牌;二是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培育六要好老师团队;三是加强同城马院结对共建,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同体;四是探索AI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建构智慧思政教育新范式;五是提升大学生宣讲朗诵团的品牌效应。我们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以体系化改革创新推动马院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 邹宗峰:
今年全国两会在3月5日如期在北京召开。作为观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2025年的盛会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创新动能、深化绿色转型”为内核,绘制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蓝图。这场承载着14亿人民期待的政治盛典,既是对“十四五”规划中期成果的全面检验,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部署。会议提出教育领域改革突出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对接产业链需求,技能人才评价打破学历限制。这对我们是重大利好,是我们后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心潮澎湃。愿祖国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通信与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许云峰:
2025年全国两会的隆重召开,令人倍感振奋,催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论述,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教育热土,潜心耕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深刻认识到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锤炼意志品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团委书记 贾超男:
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国家政治生活的新篇章,也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名高校团干部的心弦。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我们深知,团结引领广大青年,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们练就过硬本领,不仅要在学业上追求卓越,更要在思想上紧跟时代步伐,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作为。投身强国伟业,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商贸管理学院辅导员 查贵晴: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作为一名90后辅导员,我反复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思考着如何将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
报告强调推进高等教育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育人方式。面对00后大学生,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说教模式,而要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将两会精神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实践。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国家的宏大蓝图与学生的个人成长紧密相连。在主题班会上,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围绕两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发展、关心社会民生;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通过结合专业实际,为学生解读政策背后的机遇与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王梦娇: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智能教育平台建设,推动AI技术在课堂中的创新应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感受到AI对教学的影响。智能批改作文、语音识别矫正发音、自动生成个性化练习等,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然而,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AI辅助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如何确保AI生成内容的质量等。未来的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用AI”,而是要深入思考“如何用AI”,让科技真正成为教学的有力助手,而非替代者。
校学生会主席 鲁佳彬: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后,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青年使命的同频共振。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与“青年”被多次提及,让我更加坚定学生会作为桥梁纽带的定位——凝聚同学力量,服务校园发展。
作为学生会组织,我们要扎根同学需求,通过调研不断优化校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服务流程,让更多同学感受到学生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将“我为同学做实事”落到实处,打造有温度、接地气的“学生之家”。
未来,我将以“挺膺担当”之姿,团结学生会成员,创新工作机制,在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工作中践行“两会”精神,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