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队列训练的铿锵步伐到图书馆的埋首苦读,从戍边守岗的彻夜不眠到社团活动的热情投入,变的是身份与场景,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这些新时代的退伍复学大学生,正以 “若有战,召必回” 的信念为底色,在青春的坐标系里标注出责任与成长的双重刻度。
八月,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 — 看军旅生涯如何成为人生的 “磨刀石”,看脱下军装的他们怎样把军营里的坚韧、忠诚与热血,酿成校园里的专注、担当与热爱。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更懂得:青春的模样从不止一种,而把个人理想嵌入时代洪流的选择,永远闪耀着最动人的光芒。
玉山·吾斯曼,男,2003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2021年8月考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2年3月至 2024年4月,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69235部队警卫侦察营武装侦察连,驻守中印边境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地区。
“生命禁区”的坚守者
“我也是跟大家一样刚满19岁的热血青年,还不知道大学生活什么样的一名大一学生,我也跟大家一样有一个当兵梦。感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生命禁区’的坚守者”。
铁打的营盘
2022年3月,玉山·吾斯曼怀揣着梦想与热血,踏入人民武装部,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初入军营,生活规律的巨大转变让他在前一个星期极不适应,但玉山·吾斯曼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逐渐调整状态,慢慢习惯了自律的生活节奏。2022年5月23日,他乘坐运20飞机从崇明岛奔赴新疆,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这段经历充满挑战,但他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迎接,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军旅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入军营,玉山·吾斯曼也曾满心担忧,害怕拖连队后腿,难以适应高强度训练。然而,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2023年4月,他随连队奔赴边境地区,8天的艰难跋涉后,抵达高海拔区域。头疼、心跳加快、氧气不足等状况接踵而至,而当地年均气温-25°以下,冬季最低温度-45°以下,空气含量不足平原45%,水电、住宿、饮食、氧气等难题层出不穷。面对一片荒芜,他们从零开始建设营地,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缺水少氧,早起都来不及洗漱。但玉山·吾斯曼始终弘扬“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坚守祖国边疆。为守护领土安全,他日夜坚守岗位,执行重大任务和演习。训练中,他刻苦钻研,熟练掌握高原侦察、战术渗透、野外生存等特种作战课目,在迫击炮射击、战术协同等考核中多次斩获第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荣光与书香
在部队的两年时光,玉山·吾斯曼虽时常想念家乡,但真到离开之际,却对部队这个“第二家乡”满是不舍。两年里,他与战友们同吃同住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024年4月,在“驼铃”的送别歌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卸下军装,重返校园。回到校园后,他第一时间申请入党。作为新时代退伍军人,他深知成长路上党的关怀与教育至关重要。部队的历练让他更加坚毅,回到校园,他也将带着军人的作风与担当,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拼搏奋进。
重回课堂,玉山·吾斯曼最忧心的便是英语课。他此前英语基础近乎为零。但玉山·吾斯曼从未想过放弃,始终怀揣着学好英语的决心。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充分利用哔哩哔哩等 APP 反复学习,观看英语短视频、聆听英语歌曲,在轻松氛围中积累语感。同时,他坚持背诵英语单词,不断扩充词汇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英语考试中,玉山·吾斯曼取得了 70 多分的成绩,成功实现了从零基础到及格的跨越,用坚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
返校后,玉山·吾斯曼主动申请担任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生班级助理,将军人作风融入学生服务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宿舍,为新生同学解答学业和生活困扰,帮助辅导员树立纪律意识。
9月,玉山·吾斯曼主动请缨担任2024届新生军训教官。训练时,他以身作则,以高标准示范队列动作,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他满怀信心,立志完成学校交付的任务。在“匍匐刀”教学中,他从几百人里精心挑选出五十位同学。由于“匍匐刀”是侦察兵基础训练,动作难度大,同学们手脚不灵活、动作难统一、易遗忘等问题频出。但玉山·吾斯曼始终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一个细节。最终,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全体同学动作标准,学习进度飞快,展现出良好的训练风貌。
退役不褪色
2024年,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玉山·吾斯曼主动报名参加跳绳比赛和足球比赛。在跳绳比赛中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在足球比赛中,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团队精神成为球对核心,比赛中作风顽强,多次关键的进球扭转局势,决赛中组织团队防守反击并攻入制胜球,最终玉山·吾斯曼所在的团队夺得冠军。
在校期间,玉山·吾斯曼积极向上、笃学不倦,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学校综合奖学金一等奖,展现出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
身为退役军人,军营岁月赋予他非凡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烈日下,他无畏训练的艰苦;风雨中,他坚守岗位的忠诚。退役返校后,他将军人本色融入校园生活,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在文体活动中身先士卒。
他深知,服兵役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是灵魂的淬炼与升华。这段经历让他懂得,“军人”不仅是荣耀的身份,更是肩负的使命与无上荣誉。未来,他将继续以军人之姿,在校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