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思政课案例教学创新

时间:2025-04-01浏览:40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广理实融合的高质量思政课案例教学,4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案例教学推进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许金如教授作重要讲话,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依娜主持,校内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参加交流。

许金如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点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希望思政课教师,一要拓宽视野格局,善用"大思政课"讲透党的创新理论;二要严守政治底线,始终牢记“政治要强”的根本要求,确保课堂教学与党中央精神同频共振;三要锤炼师德师风,以“自律要严”的标准规范言行,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统一;四要深化教学创新,推动理论讲授从“入耳”走向“入心”

王依娜传达了近期上海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示范培训班精神,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案例教学的任务要求。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内容支撑,立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以思政课案例教学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质量开发典型案例、打造示范课堂、推动成果转化、加强示范引领,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会上,刘金静、汪应明、欧阳敏介绍了从“空心村”到“文化地标”:上海市嘉定区毛桥村的“转型密码”这一教学案例的实地调研和文本撰写情况。与会教师围绕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组织实施、案例素材和文本撰写、学情分析和教学难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这一教学案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建设”教学内容打造,旨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进头脑,也是我校根据上海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示范培训班精神重点打造的一堂案例教学示范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韩丰解读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5年上辑)》,本学期课程需紧扣全国两会精神、经济与就业形势、社会思潮辨析等八大核心专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局,增强使命担当,助力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